每10名深圳市民有9人挑選公共交通!深圳地鐵強化措施促進節能降耗

78.4萬噸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減排量,等同於3.92萬公頃林地一年的攝取量,這是深圳地鐵在2021年為節能降耗拿出的答卷。記者從深圳地鐵集團了解到,深圳地鐵積極落實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深入挖掘設備節能潛力,探尋節能節電技術革新,為促進城市路軌交通領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深圳力量和經驗。

乘地鐵出行每人公裏減排0.0467kg二氧化碳

每10名深圳市民有9人挑選公共交通

挑選公共交通出行,毫無疑問是降低碳排放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據了解,地鐵做為深圳公共交通的主動脈,占公共交通分攤率已超過60%。自2004年深圳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建成開通,如今,深圳市地鐵線網裏程已達419公裏,日均客流596.89人次,單日全網總客運量最大達到842.23人次。2021年全年提供約168億多公裏的物流運輸,依據深圳市生態環境局2021年12月發布的《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學(試行)》的核算方法,乘坐地鐵出行每人公裏可減排0.0467kg二氧化碳,深圳地鐵為全社會帶來了約78.4萬噸的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減排量,等同於3.92萬公頃林地一年的攝取量,綠色環境效益明顯。

這當中自然離不了深圳市民的選擇。生態環境部等發布的《數字化工具助力公眾綠色出行研究報告》顯示,超九成深圳市民日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深圳市民同樣在用實際行動為節能降耗作出貢獻。

節約用水、節約用地

深圳地鐵深挖綠色低碳潛力

地鐵是電氣化運行的公共交通系統,本身就是綠色低碳的代名詞,然而,即便是貼緊“低碳出行”的名牌,深圳地鐵仍然優中擇優、精雕細琢,持續發掘地鐵運營裏的節能降耗潛力,創新減排技術。深圳地鐵運營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何能夠在地鐵運營的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能、節地、節水,完成安全、高效運輸乘客的同時,降低對環境的汙染,為旅客提供舒適、健康、便捷地鐵出行,是深圳地鐵努力發展的方向。”

“大家深刻認識到深圳土地資源稀缺現況,積極研究土地的高效運用方式,創新土地開發模式。”該負責人介紹,比如涼帽山車輛段便使用了規模化設計,包含兩層泊車列檢庫、三層協同維修庫等,各自節約了土壤資源70%和60%。

該負責人介紹,深圳地鐵自動洗車機應用循環水開展火車清理,在高壓水沖洗、側邊精洗工序應用清水,約占總用水量的20%,而洗潔劑擦抹、端面清洗和側邊初洗等工序則應用經沉澱過濾處理後的原水,達到了節約用水的效果。此外,深圳地鐵6號線長圳車輛段、8號線望基湖停車場、10號線涼帽山車輛段均采用海棉城市對策,使水源有效再利用。其中,長圳車輛段通過設置雨水花園、綠色屋頂、高位花圃、多用途貯水池(景觀湖)、透水鋪裝及生態停車場、生態停留帶、生態調蓄池,變成國內首個規模性、全面性的將海棉城市技術與路軌交通建設相結合,用於地鐵車輛段的工程。

提升能源結構,發展能源回收

深圳地鐵為“節電”勤於思考

自三期工程開始,深圳地鐵全面使用了LED照明技術、空調通風變頻節能技術、扶梯變頻節能技術等多項節能技術,並利用能源管理系統實現了能耗統計分析自動化。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智能照明系統,深圳地鐵實現了燈光的開關控制、分散集中控制、應用方式及與其他設備系統的聯動控制。”據了解,深圳地鐵對1、3、5號線公共照明系統開展LED照明改造,省電率可達到58.7%,每年可節省耗能1142萬千瓦時。深圳地鐵選用變頻空調,運用通風變頻節能技術可實現溫度的有效調整控制,2020年開始,深圳地鐵全線網實施“同車不同溫”,在列車上設定“強冷”和“弱冷”車箱,在為市民旅客提供差異化服務的同時,實現了節能降耗。

深圳地鐵高度重視清理能源的利用及其能源的回收再利用,據了解,深圳地鐵6號線有12座高架車站的房頂設置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系統25年設計壽命期內預估總發電量5856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22.58萬噸。深圳地鐵6、8、10號線牽引供電系統選用再生制動能量回古洞發展饋設備,可實時將列車制動產生的能量直接回饋到電網,由電網將電能分配給其他負荷應用,實現了火車再生制動能量的線上吸收與利用,3條路線年回饋電能合計約1200萬千瓦時,節能效果明顯。

促進低碳出行宣傳,傳播綠色環保理念

地鐵經驗為可持續發展賦能

多年來,深圳地鐵踐行社會責任,在企業內部推動無紙化、智慧地鐵建設,培養員工節省能源、用水觀念。社會方面,深圳地鐵多渠道、多平台持續發布“低碳出行”、“節能降耗”宣傳,包括在地鐵車站、火車媒體屏播放綠色低碳宣傳片,根據進社區、進校園及地鐵群眾開放日的方式宣傳節能環保理念,以激勵群眾旅客首先選擇公共交通出行,促進綠色交通發展,助推建設生態文明。

完成地鐵建設的“碳”路新征程,建設美麗地鐵、綠色地鐵、低碳地鐵,不僅是促進城市路軌交通高質量發展、完成交通強國的戰略突破點,同時也是讓城市更美好、人民生活更幸福的重要途徑。深圳地鐵將持續努力,為可持續發展奉獻地鐵經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