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羨慕“別人家孩子”,做對這幾件事,你也可以養出出色的娃

許多家長常說:“我們家孩子如果也像別人家的那么優秀就行了。”其實,優秀的孩子,大多都是父母認真培養的結果,尤其在下面這8件事上,下足了功夫。

第一件事:讓孩子挑選自己的人生,而非把你的理想強加給他

小孩是獨立的個體,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但是許多家長卻以自己的人生經驗,給孩子選擇要走的路。初衷雖然是好的,可是孩子卻失去了找到自己理想生活的主導權。

海桑在《給孩子的詩》裏說過:“你不是我的希望,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小孩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有內驅力,才能激發起無限潛力,造就屬於自己工作。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成長型心態

孩子小時候,給他嵌入正確的思維模式,讓孩子有膽量面對自己的人生。

讓孩子相信,智商和能力並非一成不變的,任何技能都能通過刻意練習得到。

當孩子獲得成功時,不是誇獎他的聰慧,而是肯定他的努力。

當孩子說“我不會時”,鼓勵他說“我要學”。

不要教育小孩“考入大學就自由了,就不用學了”,因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教育小孩,失敗並不可怕,有缺憾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不懈努力,什么時候都可能會逆轉。

第三件事:不誇獎也不指責的教育方式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誇獎的後果是,一旦得不到誇獎,小孩就不好好努力了。而指責對孩子來說沒有任何用,即便當時小孩照做了,也是出於恐懼。”

父母要做的,就是孩子獲得成功時,肯定小孩,小孩做錯了,指出來,無須指責。

由於指責對小孩沒有任何用途,只會把他更快地推入穀底,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能做的就是守護他,愛她,等待他,讓他有膽量自己走出來。

由於有些事,必須要自己站起來,才能走得更堅定。

第四件事:讓孩子參加做家務

有些父母為了不耽誤小孩學習,什么都替孩子包辦,蘋果削好切成塊,飯食端到桌子上,衣服也從來不讓孩子洗。

殊不知,父母以為的節約小孩時間,其實養成了小孩懶散的習慣,時間久了,孩子就欠缺自控能力了。

讓孩子參加家務,一方面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另一方面能增強小孩的責任感,並且和父母一起運營自己的家,孩子也會更有成就感。

小孩有著照顧好自己的能力,之後走上社會,父母才能更安心。

第五件事:學習是小孩自己的事

如果家長從一開始就盯著孩子寫作業,孩子會覺小學中文教材得學習是父母的事,進而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自驅力。

父母要做的是信任小孩,相信孩子自己能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相較於每日指責孩子不學習,信任能給他更多的動力,小孩也懂得不該辜負信任自己的人。

如同成人一樣,當有人每日問你:“你學習了嗎?”是否還會感覺很煩,小孩也一樣,被每日催著學習,反倒會降低他學習的動力。

第六件事:培養孩子感恩的心態

一個明白感恩的孩子,對身邊的人就會更加友好,更樂於幫助別人,也更容易找到人生的使命。

讓孩子明白,他獲得的一切並非理所應當的,而是應該對付出的人心懷感恩。

想要培養孩子感恩,家長要最先懂得感恩,例如,小孩幫忙做家務,父母可以對孩子說:“謝謝你的幫助,我才能安心工作。”

得到認可的小孩,也更願意幫助他人,進而感受助人的開心,走上社會,還會有更好的人際交往,生活的更為舒心開心。

第七件事: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當孩子有問題時,不是直接說:“我不知道。”

而是教育小孩:“我們一起想辦法吧。”

例如帶著孩子去書本上找答案,讓孩子親自動手試一試,或者到自然界中去探索。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他有更廣闊的視野,保持對天地萬物的好奇心,學習才會更有快樂。


網站熱門問題

我應該先學什麼中文?

由於這兩種漢語使用相同的漢字,嘗試同時學習普通話和粵語並非沒有道理,只要你首先對漢字有很强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