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外貿創業者不耍脾氣了?
企業在周期中活下來是本領,穿越周期的才是能力。做為經濟的局外人,20多年的媒體生涯讓我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2022年至今,伴隨著疫情的反反複複,許多創業者與熟悉的朋友,不謀而合對我表達了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和茫然。很多人覺得現在是新一輪周期的起始,超乎想象的經濟壓力和下滑趨勢,讓他們對未來的判斷出現了動搖。對於他們的怨言...
企業在周期中活下來是本領,穿越周期的才是能力。
做為經濟的局外人,20多年的媒體生涯讓我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
2022年至今,伴隨著疫情的反反複複,許多創業者與熟悉的朋友,不謀而合對我表達了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和茫然。
很多人覺得現在是新一輪周期的起始,超乎想象的經濟壓力和下滑趨勢,讓他們對未來的判斷出現了動搖。
對於他們的怨言,我一直是微笑以對。
如果以經濟學理論對十年一個周期的大概時間判斷,我的職業生涯早已經曆過二輪經濟周期。我認為,對於創業者而言,在周期中確保公司艱難活下去是本領,而如果完成跨越發展,最後穿越周期的才是創業者真正具備的能力。
曆數過去在中國經濟中引領風騷的企業,無一例外都具有穿越周期的能力,但在全新一個周期當中,他們好像未卜先知,在周期末段都進行了數智化的迭代變革。
這是與之前企業在周期中的表現較大不同之處。
畢竟在周期末段經濟下行壓力趨緊時,許多創業者趨於持幣過冬,而非把錢花出去變為好像看不見摸不到的數智化能力。
事實上,了解這些企業的決策,有可能找尋到公司穿越周期能力養成的規律,而從中也可能摸索出一家企業真正經久不衰的關鍵。
這點很重要。
周期是什么
一般,我們所說的周期都是指經濟周期,就是所謂的繁榮期、衰退期、蕭條期、複蘇期。
現在國內的經濟學針對周期研究其實是很深入的,由於我們國家的最大管理團隊,是有向經濟師和專家開展政策咨詢的傳統。
依照經濟學理論通行的說法,差不多10年是一個經濟周期。依據幾個知名經濟學家在公開場合發布的觀點來看,2022年大家處於一個新經濟周期的複蘇前期。
並且依據專家的觀點,今年要開的“二十大”,一定會有突破性的經濟政策出台,針對中國經濟的導向性和拉動性,會有超乎想象的作用。
這句話代表著,其實今年並不是中期的蕭條期,而是處在複蘇期,經濟要實現一個慢慢上行的軌跡。
這些如果你覺得太偏理論性的話,那我們挑選另一個角度來看數據。
5月份找我耍脾氣的企業家中有一些外貿創業者,有意思的是,這些人在7月中旬之後全部從這些耍脾氣的群裏面消失了。
我特意還找來幾個人打電話詢問,驚奇地發覺以前怨言滿天飛的他們,如今忙於自己的生意,一直無暇顧及其他。
甚至有發過怨言的企業家好朋友私下裏外贸如何推广告訴我,讓我把那幾個耍脾氣的群都解散了,他不想讓別人記得自己以前消沉的那一面。由於,如今他看到了業務再次複蘇的希望,並且越忙希望越大。
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
上半年一段時期,一些網紅經濟師和大V不約而同的宣揚越南外貿已經超過了深圳,甚至開始出現所謂“中國外貿衰落論”,覺得疫情防控會導致我國經濟發生問題,特別是外貿層面。
也因此,先前受到一些影響的企業家才能四處耍脾氣表達不滿。
有意思的是,7月中下旬包含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地都發布了外貿的數據,大家才驚奇地發覺除了我國外貿是順差,其他國家外貿全部是逆差。
連一直以來對中國都是順差的韓國,已經連續4個月深陷跟中國外貿逆差的狀態,這已經引發了韓國政府相應部門的嚴實關心。
來自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證實,大家在市場上的體會,一點錯誤都沒有。
7月28日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19.8萬億人民幣,同比增加9.4%。其中,5、6月外貿增速顯著回暖。5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加9.5%,增速較4月加快了9.4個百分點,6月增速進一步提升為14.3%。
換句話說,中國6月外貿增速重返二位數。
這和我這些外貿公司的朋友,突然間忙起來無暇耍脾氣的時間節點出奇的一致。
外貿是怎么贏的
事實上中國這兩年外貿發展很快,但許多創業者是膽戰心驚度過的。
原因也很簡單。
2020年至今由於疫情的影響,為了提升經濟,歐美打開了規模性金融刺激,甚至西方政府還出現了直接給老百姓發錢的行為。
這盡管導致了通脹,卻也讓老百姓消費力短暫猛增,進口必定隨著增長,而作為全球出口貿易中心的中國,外貿公司的訂單也接收的不亦樂乎。
其實這就是中國外貿能實現逆勢增長的重要原因。
網站熱門問題
你們如何促進出口業務?
如何提高出口銷售
1)將出口作為整體業務戰畧的一部分
2)仔細評估您正在考慮進入的每個市場
2)從更容易的市場開始
3)進行研究
4)完成案頭研究後,訪問該國
5)尋求幫助
6)檢查您的價格
7)時間安排
更多項目...
政府如何改善出口?
其他有益的政策包括放寬貿易政策壁壘,加强貿易便利化,通過教育交流計畫促進科技傳播,以及投資於支持數字經濟的寬帶等通信技術.
政府如何影響貿易?
政府可以創造補貼,向公眾徵稅,把錢交給一個行業,或者徵收關稅,對外國產品徵稅,以提高價格,使國內產品更具吸引力. 更高的稅收,費用和更嚴格的監管可能會阻礙企業或整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