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發病

鼻咽癌是最常見的頭頸部腫瘤,也是一種可以治愈的惡性腫瘤,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

專家提醒,鼻咽癌的及時發現首先要靠定期檢查。頭頸癌症狀由於鼻咽癌初發位置較為隱蔽,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因此定期檢查就非常必要。尤其是有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應每半年或一年到專科醫院做一次例行檢查。

其次要留意生活中的蛛絲馬跡。在繁忙的工作中不能忽視身體的不適症狀。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在被確診後會告訴醫生有些症狀其實早已發現,但都自認為是由於過度疲勞所致,一拖再拖耽誤了治療。因此,平時要養成注意觀察的好習慣,如觀察痰、涕的性狀,是否有帶血現象。感冒時痰、涕中帶血是常有的現象,這是由於黏膜充血、水腫,或者擤涕時過重發生小血管破裂所致,不必驚慌。但如果出現無明顯誘因的擤涕或吸涕帶血,就應及時檢查。

此外,養成觸摸頸部並觀察淋巴是否有異樣的習慣,也有助於早期發現鼻咽癌。

鼻咽癌的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但與以下這些因素密不可分:

一、家族遺傳:鼻咽癌的發病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

二、EB病毒感染:研究人員在鼻咽癌的腫瘤細胞中檢出了 EB病毒分子DNA,且鼻咽癌患者的血清中大多都有EB病毒抗體升高現象。

三、醃制食物:研究發現,經常攝入鹹魚、醃肉、醃菜等醃制食物與鼻咽癌的發病有關。這類食物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很高,烹飪過程中會析出高濃度的亞硝胺及二亞硝基呱嗪,這些化合物會誘發癌變。

四、吸煙:很多研究結果都顯示了吸煙與鼻咽癌的發病密切相關。

七大症狀易誤診

與鼻咽癌在我國尤其是南方地區的高發病率相對應的,是多數患者在被確診時往往已經進入中晚期。

鼻咽癌為何難以早期發現,甚至經常被誤診為其他疾病?

專家說,這可能與其特殊的發病部位有關。鼻咽腔是由顱底、頸椎、鼻腔後端和軟齶背面圍成的一個深在的腔隙。鼻咽腔與鼻孔、咽鼓管、頸椎、顱底、三叉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舌下神經及頸部的大血管、淋巴鏈等都密切關聯。因此,這一區域一旦發生腫瘤,癌細胞向周圍侵犯,就會引發五官的相應症狀:

耳鳴耳悶:鼻咽和耳朵之間有一條管腔相連,這條管被稱為咽鼓管。咽喉癌治療當鼻咽出現腫瘤浸潤、壓迫到咽鼓管時,就會導致耳堵塞感、耳鳴,甚至聽力下降。這也是不少患者的首發症狀。

涕血:多數患者是在清晨洗簌過程中,用力回吸鼻咽分泌物時發現帶血現象,有時還會從口中回吸出帶血的鼻涕。這一般是由於腫瘤表面黏膜發生潰破、感染所致。這一症狀常常被誤認為是“上火”或天氣幹燥而耽誤治療。

鼻塞:鼻咽部腫瘤長大後,向前突入後鼻孔時,就會引起鼻塞。不少患者以為是感冒或鼻炎引起的而疏忽大意。

持續頭痛:常表現為持續性偏於一側的頭痛。這是由於腫瘤侵犯顱內,導致腦水腫以及顱內高壓引起的。頭痛的原因有很多,口咽癌存活率如果出現持續性頭痛,又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釋的,應該先排除鼻咽癌的可能,以免耽誤治療。

面部症狀:腫瘤壓迫三叉神經後還會引起面部麻木、吞咽困難、說話咬字不清等問題。不少患者會誤以為是神經問題因而去神經科就診。

眼部症狀:由於支配眼球活動的神經多從鼻咽部前上方經過,當病灶壓迫這些神經時,就可能會造成複視,即看東西有重影、眼球外展活動受限等症狀。

頸部淋巴結腫大:約70%的鼻咽癌患者在就診時已經出現頸淋巴結腫大,有些患者甚至等淋巴結已經腫得像雞蛋大小才去就診。這其實是鼻咽癌已經轉移到頸淋巴結的表現。


網站熱門問題

頸部癌症有多常見?

有多少人被診斷患有癌症? 頭部和頸部癌症約占美國所有癌症的4%. 2023年,估計將有66920人(49190名男性和17730名女性)被診斷為頭頸癌症.